这套书匹配新加坡教育部数学大纲,体现了新加坡数学的核心理念。在内容覆盖和布局编排上,也回避了“题海战术”“知识点连贯性差”的短板,具体体现在:
内容难度螺旋形上升,爬楼式稳步前进,不会忘东忘西
同一知识点也用不同题型训练,拒绝“题海战术”
知识点和场景应用覆盖全面,搞定小学数学应用题
《新加坡数学应用101》总共覆盖606道数学应用题,这个量级听着多,但如果分配到每个年级上其实不算多。
其中每本收录了101道典型的应用题型,呈螺旋式上升难度,涉及四则运算、巧算、货币、时间、长度、重量、面积、体积、小数、分数、百分数、未知数、图表、平面几何…等等等等。
这套书一共分为六个年级,版面有限,我们给大家展示其中的1-2,下面是部分内页截图:
Model Drawing建模解题法对孩子有两个直接的好处:
其一,非常明显,也是家长马上能感受到的,让孩子更容易理解题目,提高解题的正确率;
其二,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,这个好处则需要孩子练习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感受得到。
实际上建模画图的方法咱们并不陌生,国内数学里也有类似的线段图、画图法,只是比重没有新加坡数学那么大,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。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用它来解题,但新加坡数学是用它来培养数学思维。
对一些数学比较好的孩子来说,上面这道题目,TA完全可以直接心算,未必需要借助建模画图。明明可以一眼就算出来,为什么还要画格子?后来我发现,这个步骤对孩子很有帮助。
类似于思维导图能把我们的思考展示出来,可视化、直观化一样,建模可以帮助孩子把数学问题可视化,把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,也很容易用来和别人交流、可以进一步探讨的东西。
这对孩子将来遇到更难的题目,或者一些从没见过的题型时,很有帮助。因为孩子掌握的,不只是解答某类题目的方法,而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工具。
2. 有一定的刷题量,但,只刷有必要刷的题
要学好数学,肯定离不开一定的练习量。
但即便是刷题,刷什么?怎么刷?也是大有学问。没有战略上正确的方向,单靠战术上的勤奋,往往事倍功半。
新加坡数学,就是在“战略”上把握的很精准。
仔细观察它家的练习册,你会发现,同样一个知识点,绝不会反复停留在同一类题目,而是不断变化题型,递进难度,让“刷题”这件事变得非常高效。
就拿这套《101道挑战应用题》,1年级第1页的练习来说,3道题目都是为了练习“100以内加法”这个知识点,但类型不重复,难度有所递增。
● 第一题,“Tom有18个橙子,Mary有17个橙子,问他们共有几个橙子?”
很直观,两个数字直接加起来就OK。
● 第二题,“Peter有24张贴贴纸,Jane比他多9张,问他们共有几张贴贴纸?”
难度比第一题递增了一点点,不是简单地把两个数字加起来就完事,孩子需要多想一步。
● 第三题,“Adam先生上午卖了24个鸡蛋,下午卖了10个,他手头还剩25个,问Adam先生一开始有几个鸡蛋?”
虽然难度和第二题差不多,但题型有了小变化,孩子又有了新的挑战。
三道题目下来,知识点巩固了,不同的题型也接触了,练习效率很高。
现在孩子的时间很紧,所以力气一定要用在刀刃上,题要刷,但要高效地刷,新加坡数学就是很好的典范。
3. 英语原版,它是个坎,但也是让孩子“入门”的坎
新加坡数学的名气非常大,但有个BUG,是英文原版。
这对原版娃来说不是什么问题,但英语普娃能否搞得定?
怎么说呢,这对孩子是个坎,但只要英文水平勉强够得着,或者家长能辅导的话,我还是很推荐。
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